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愛立信總部大樓里,有一張擺放在門口的海報格外引人注目,這是內部培訓機構——愛立信學院為了吸引員工前來培訓的創(chuàng)意之作。
愛立信的研究院院長Sara Mazur在連日來的研究歷程里表示,7G被提上研究的日程尚早,但在5G技術的標準化和研發(fā)等課題里,她已經開始帶領研究院著手準備。
Sara Mazur說:5G要拉開序幕了。
其實早在幾年前5G的商用時間表就已經誕生了,于2012年,國際電信聯盟正式宣布啟動5G標準研究后,歐盟、中國、韓國等多個國 家、地區(qū)的組織就馬上成立研究項目團隊開始對5G技術進行研究。
計劃未來的3-4年,在研發(fā)出5G的相關原理之后,5G就會開始進入標準化和場外試驗的階段。
而從2018年至2020年,5G就正式進入試商用階段。
在那之后,5G將實現全球商用化。
在愛立信商業(yè)創(chuàng)新論壇上我們可以找到Sara Mazur在最近發(fā)布的一則信息透露,愛立信在將在2016年開始執(zhí)行5G的標準化工作,這幾乎跟中國的進度一樣。而在那之前,研究者們一致達成了共識:在明年要形成5G愿景、關鍵能力需求及頻譜規(guī)劃。
那么,在愛立信的眼中5G愿景和關鍵能力需求究竟是什么呢?
5G,不但要快,而且要更注重效率!
據研究表明,智能手機的全球持有量已經超過20億臺,這預示著在不遠的將來,網絡流量會越來越移動化、媒體化,就算在現在,全球網絡流量中超過40%來自視頻。
在2G、3G和4G移動通信技術演進過程中都隨著帶寬的變寬,移動通信從最初的承載語音和短信,逐漸增加了圖片、視頻以及各種大容量的各種應用。
5G是否意味著帶寬比4G更寬?就目前研究表明,5G速率將達到4G的10倍至100倍,也就是說可以達到10GB/S。但是,5G的追求不僅在于此,愛立信的技術專家認為,5G比以往的通訊技術更注重效率。
愛立信CTO艾華信傾向于從網絡連接的角度來解釋移動寬帶的演進。2G更多的是連接人的通信,3G和4G會有一些人對物的通信。5G則是將終端、設備和各種各樣的事物連接起來。
這意味著高度集中的媒體分發(fā)、自動駕駛、海量傳感器采集信息、遠程手術等這些極端性的用戶場景會網絡提出新的要求,網絡的響應、速度以及處理大量設備的能力要求會更高。
“機器和機器的通信每一個都是低成本、低能耗、小數據量,但需要很好的網絡覆蓋。汽車間的通信、遙控技術等應用需要極其可靠、極其短的遲延,對通信要求非常嚴格?!盨ara說。
哪一個應用會成為殺手級應用?
Sara笑著說,自己也不清楚?!昂芸赡懿恢皇且粋€,可能是好幾個,只要是能夠讓生活變得更有效率,更安全,或者是對世界的體驗更豐富,都有可能?!?br/> 即便如此,她給出了三個可能的方向:第一種是能夠節(jié)省時間、提高效率、節(jié)約資源;第二種有可能是能夠讓人們遠離危險的;第三種有可能是讓老年人的生活更加豐富,比如說可以遠程看戲,或者和朋友聚餐。
5G未來只有一個標準
在3G、4G標準形成過程中,各個國家之間曾展開激烈地爭奪。愛立信如何看5G標準的爭奪?
Sara預計,5G應該是一個全球標準,讓包括終端、設備、服務整個生態(tài)系統都使用一個5G的全球標準。目前愛立信參加了歐盟、中國和美國等多個跨界聯盟,并通過愛立信車庫(Ericsson Garage)一起工作。 “我們最終目的是要形成一個統一標準,這個標準將有來自愛立信、華為和其他公司的貢獻。”
愛立信強調的標準合作似乎和競爭氛圍有所違背。眼下設備廠商正激烈競爭。中國廠商華為、中興等正在試圖在4G上爭得更多的份額,對愛立信日漸形成威脅。
衛(wèi)翰思有自己的理由。
在他看來,從頭開始建設5G網絡,從頭設計新的手機是不現實的。這失去了移動通信最具優(yōu)勢的規(guī)模效應。更重要的是,有可能會傷害多樣性的連接和標準的統一趨勢。
“為什么全球移動用戶數能夠達到72億之巨,是因為我們標準在走向融合。網絡是一樣的,手機可以繼續(xù)使用,世界上的人口都能被連接起來。這將是未來10年、20年乃至30年最重要的推動轉型的基礎設施之一?!靶l(wèi)翰思說。
回顧移動通信的歷史,2G時代全球有14-15家設備商,到3G時代只剩6-7家,到4G差不多只有5家。其中多模無線基站只有3-4家設備商有能力提供。為什么行業(yè)玩家越來越少?衛(wèi)翰思解釋說,復雜技術需要大量研發(fā)投入。到了5G時代,運營商和設備商都認識到,需要利用過往2G/3G/4G網絡部署所基于的標準技術,而不是完全拋開歷史,去發(fā)明一種全新的5G技術。
愛立信CEO衛(wèi)翰思認為,通信標準越來越統一,設備廠商玩家越來越少,廠商之間應更注重分享和合作。 “尤其是當只有3-4家設備廠商留在市場上,我們需要合作探討下一代技術應該如何。